首页

搜索

第707章 天作孽,尤可为 (第1/3页)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336px;height:280px" data-ad-client="ca-pub-4809655260127586" data-ad-slot="4535662603"></ins>

第707章 天作孽,尤可为

轰隆!

外面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像是不要钱一般的哗啦哗啦,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幕。

整个汴州,都笼罩在雨水之中。

汴州府衙的大堂门柱上,挂着一个竖着写的临时牌匾,名叫:汴州防汛指挥部。

方重勇正坐桌案前办公,周围的桌子也坐满了人。

写政令的在写,画地图的在画,还有传令的人进进出出,异常的忙碌。

“贾郎中,还没有标注出来吗?”

方重勇瞥了一眼正在地图上描线的贾耽,语气中带着催促。

“官家,好了,就快好了。”

贾耽慌忙不迭的回答道,眼睛却一直盯着大地图。整个汴州,五条运河,包括黄河在内的诸多河道,都在图上画得明明白白,甚至连河流宽度都标注出来了。

“元府尹,巡视河堤的人还没回来么?”

方重勇看向元结问道。

“快了快了,换班的时间还没到。”

元结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他知道方重勇现在火气很大,只是大家都没办法而已。

自古黄河水患就很严重,不过在王莽之后,汉明帝刘庄派大儒王景来治理黄河,情况一度得到了改善。

后者在分析了水灾形成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

王景的办法,今人看起来无甚稀奇,但当时却是创举。

他采取了两个办法并举来解决问题,即挖掘新河道分流和建造水门堵泥沙。

对于河道淤积的问题,王景提出开辟新的黄河河道,通过挖掉淤积的泥沙,缓解了河道通畅性的问题。

而面对上游带来的新泥沙,王景则是筑造了一系列的“水门”,将泥沙在沿途进行清理,减少黄河主干道的积沙和淤积。

这些创新的措施在当时无疑会为治理黄河带来成效。

然而唐代时,王景的福利已经吃完了。黄河水到了中游,也就是洛阳附近的时候变得舒缓,大量泥沙沉积于此。

而且汴州的水患,本不该如此严重。

只是因为开发运河,大量引黄河水入汴河,又将开封附近各河道连通,改变了本地河流的生态,导致汴州各河段水位皆大幅上涨。

一时间,危堤处处都是!

往年雨水不丰沛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来,零星问题很快就能处理。今年的雨水特别多,于是汴州的情况就……爆炸了。

是天灾,也是人祸,是开发汴州所付出的代价。

享受了运河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就要承受水患造成的损失,上天一直都是很公平的。

“何百万那边怎么样,赶制的麻袋能不能及时送来?加固河堤不能没有麻袋,填上去的土,被水一冲就散了!”

方重勇又看向刘晏催促道。

“官家,昨夜才送来一批,已经运到河堤上去了。新的一批,只怕要到今晚才能送来。已经是日夜不停的在赶工,所有的工坊都在加班加点的编织。”

刘晏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来不及了,去开封城,及皇宫周边的住户家里收购,只要是能装土的袋子,哪怕是用竹子编的箩筐,也给本官找来用!

现在我们就是缺的时间,一旦汴州被洪水冲进来,多年发展的成果也就付之东流了。

挨家挨户的动员人力,现在不是偷懒的时候了,汴州遭灾,无人可以幸免!”

方重勇再次催促!

他是真着急了,无论如何,要把今年的汛期挺过去。一边堵缺口,一边开始修石头堤坝,但是这需要时间。

刘晏对他叉手行了一礼,随即大步离去。外面的雨还在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银枪孝节上了没有?他们现在人在哪里?”

方重勇看向李筌质问道。

“回官家,已经全部出动了,分成了几批,在几条运河周边巡视。

包括其他各州在内,已经动员了十万民夫抢修河堤,开新渠引水分流。”

李筌满脸无奈答道。

方重勇太紧张了,或者说,太把洪水当回事了。

历代很多统治者,他们也不是没经历过洪水。但无论洪水怎么肆虐,也绝对是淹不到他们头上的!

“那就好。”

方重勇长出了一口气,只要禁军出马了,那就是真的尽全力了,再逼迫办事的人,也没有任何意义。

“叫人送点饭食过来,先歇一歇吧。”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