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星位面。
直播间内。
秦明同样也看到了天幕上出现的,关于章怀太子并非武后亲生的流言的内容。
是以借着这个机会,他也跟着就此说出了自己心目中认为的观点。
在他看来,李贤定然是高宗与此武后所生之子无疑。
不然的话,高宗李治也不可能会在太子李弘与去世后,如此器重李贤这个嫡次子。
接着,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他便跟着向诸天众人说出了可以证明李贤就是高宗与武后所生之子的证据。
“关于章怀太子身世一事,虽说历代以来,史家对此皆争论不休。”
“但我以为,李贤定是高宗武后所生的儿子无疑!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根据史书记载,李贤出生于永徽五年的腊月,是在高宗李治携武后前去拜谒昭陵的途中所降生的。”
“从时间上来看,此时的武后虽然受到高宗宠爱,但她却还不是皇后,只是昭仪而已。”
“彼时的高宗,对于武后的家族,压根谈不上什么提携,如此一来,就更别说与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有什么牵扯了。”
“及至高宗真正大力封赏武氏一族,并看上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使其频频出入皇宫,那则是在武后成为皇后之后的事情了。”
“且不说当时的李贤,已经出生有两岁有余了,从时间线上来说,他也绝不可能是高宗李治与韩国夫人所生之子。”
说完了时间线上的不对等。
秦明又跟着从高宗李治和武后对待李贤的态度上来分析,李贤定然是武后所生之子。
秦明:“其次从高宗李治和武后对待太子李贤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李贤的身份,定然是高宗的嫡子。”
“只因李贤从一岁时起,就被高宗就封为了潞王,旋即又升迁为了岐州刺史,加封为雍州都督,此后更是升迁不断。”
“以上这些,虽说都只是遥领虚职,但也可以从此看出,唐高宗李治显然很喜欢李贤这个儿子。”
“至于武后,史书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她是如何对待李贤这个儿子。但自从宫内传出李贤不是她所生的谣言之后。她便第一时间命人编撰《少阳政范》和《孝子传》送给太子李贤。”
“虽说有教导太子之意在里面,但其实也有安抚李贤的心思,旨在叫他不要胡思乱想,好好的做一个孝子。从这方面来说,若非李贤不是她所亲生,她也断然不会对李贤如此上心。”
诸天位面。
历代众人就这么默默的将秦明的话听在心里。
这也让原本不少吃瓜的群众,在听到了他的话后,瞬间变得无精打采。
明朝,洪武十二年。
秦王朱樉叹道:“是这样么?本王还以为,那李贤并非武后所生之子呢,还以为能吃到什么惊天大瓜,可惜了……”
边说,边露出一副十分惋惜的表情。
大唐。
武德九年。
李渊李世民父子闻言,则是瞬间松了一大口气。
李渊道:“果然,朕就说嘛,我大唐绝不可能会出现连太子生母是谁都搞不清楚这种无聊的戏码。”
“如今既得仙人证明了李贤的身份后,想来天下人对此,也不会再有什么疑虑了。”
贞观三年。
二凤李世民也是刚刚才悬起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说道:“这一惊一乍的,朕还以为,稚奴那小子,真的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了呢!”
“还好李贤果真是他与皇后所生的儿子,不然要真如天幕上的流言所说,李贤并非是皇家嫡出,那就真的丢尽我大唐皇室的脸了。”
乾封元年。
且说李治父子前脚刚到乾元殿,将召集百官进宫的命令下发出去,后脚就传来了宫人的汇报,沛王李贤求进宫面圣的消息。
旋即,李治立即下令道:“既是沛王求见,宣!”
“是。”
宫人答应一声,小跑着下去传达圣旨去了。
不多时,便见一青少年,自殿门口而入,飞快朝李治和李贤所在的乾元殿内奔来。
未及近前,就见少年神色凄怆的朝李治拜道:“儿臣李贤,参见父皇!”
转而看向大哥李弘拱手:“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李治声音不咸不淡,看向跪在地上的李贤。
“刚才天幕上所发生的一切,你都看到了,对吗?”
李贤闻言,神情立即变得惊恐!
赶紧跪在地上,以头戕地道:“父皇明鉴,儿臣实没有与大哥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
“儿臣此次前来,也只是为了向父皇求情,求父皇莫要相信天幕上的谣言,儿臣定是父皇与母后所生的嫡子无疑!”
李治摆摆手:“关于你的身世,朕自是最清楚不过的,所以你要不用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