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与在家的其他军事顾问们纷纷出门迎接这位尊贵客人的到来。
双方相遇后,立刻相互致军礼,场面庄重而肃穆。
这一刻,霍夫曼和江浩然都意识到,这位高级军官的到来必定会带来重要的消息和指示,或许将影响到整个战局的发展。
这场面他江浩然确实见过,今日亲眼目睹,心中犹如电光石火般瞬间闪过。
这派头,不是寻常人物出行所能比拟的,正是委员长出行的派头。
那具身披斗篷的高级将领,在江浩然的眼中显得尤为醒目。
他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
江浩然眼神犀利,他仔细观察,发现蒋中正身边环绕的,都是耳熟能详的高级将领何应钦、陈诚、张治中等人。
何应钦、陈诚这些在报纸上频频出现的人物,他们的照片他早已烂熟于心。他们都是民国时期的军界泰斗,手中掌握着巨大的军权,是炙手可热的存在。
对于张治中,江浩然就更熟悉的了,他是中央军校的教育长,曾经为自己颁过奖,在军校内是仅次于校长蒋中正的存在,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他怎么也出现在此之列?
难道说,他要重掌兵符,领兵对日作战?
这突如其来的大场面,让德国军事顾问团驻地变得热闹非凡。
无数人的到来,说明了即将到来的大事。
江浩然脑海中飞速运转,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难道中日之间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到了需要制定最后作战计划的关键时刻?
这种重量级的组合,这样的阵仗,让江浩然意识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大事必将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激动。
他的估计没有错。
蒋中正此次专程前来,是为了听取德军顾问团对于对日战略的重要意见。
他与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在会议室举行了深入的会议,气氛严肃而紧张。
法肯豪森认为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必须坚决抵抗,这一点在日本侵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法肯豪森详细阐述了他的建议,每一个观点都充满了战略眼光和深思熟虑。
法肯豪森还指出国军如果不坚决抵抗,日军将攻陷整个华北,并将华北分裂出中国。
他进一步预测,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可能会将首都迁至北京,从而将华北地区纳入伪满洲国的版图。
与此同时,日军计划以南京为核心,在华中地区另行设立一个“政府”。日本的目标是促使西方列强承认这些伪政权,以实现其“分裂并控制中国”的野心。
然而,历史证明,他对于华北纳入伪满洲国的预测并未成真。
不过,他对于南京将设立新“政府”的预测却准确无误,这个新“政府”便是汪伪政权。
法肯豪森的战略远见体现在他对中国抗日战略态势的精准预见。
他向委员长提出了一个独到的建议:“尊敬的委员长阁下,一旦华北战争爆发,我们军事顾问团主张国民政府陆军在淞沪地区发起对日军大规模进攻战,将主战场移至长江流域。”
“华北平原的地理条件不利于我们防守,却为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提供了便利。”
“相反,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河网密布,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构成障碍,却为我们的轻装部队提供了优势。”
他进一步强调:“沿海地区不应过早放弃。首先,在上海进行决战,拖住日军,让他们陷入泥潭,消耗他们的力量。”
“在必要时,我们可以放弃沿海防线,转而以四川为最后的防线。”
“这样可以引导日军西进仰攻,增加他们的进攻难度,而我军则可以以逸待劳,守土拒敌待国际形势变化,最终竟抗日之全功。”
这一战略构想与蒋百里的军事理论不谋而合。
蒋中正认真聆听着法肯豪森的建议,深知其重要性。
他知道,不久的对日战争将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蒋中正与几位高级将领短暂交流后,他对法肯豪森答复道:“将军阁下,国民政府对您这一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您的建议我们会作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最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们几经研讨,采纳并完善了法肯豪森这一绝密建议。
这一战略决策为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宝贵的战略主动权,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天后蒋中正又来了,江浩然虽然不知道他与德国军事总顾问谈论的是什么,但是他明白蒋中正对京畿沪杭地区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重视,不仅意味着整个区域的安保工作将得到空前加强,更预示着肃清潜伏在暗处的汉奸和敌对间谍的行动即将展开。
在这种背景下,江浩然感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