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44章 就是你想骗我奶奶的收藏?滚出去! (第2/3页)

给他听:

“这些工艺,你会多少?交给你修,你确定你能修得好?”

沈乐真不敢保证。老太太悠悠挥手:

“去吧,去吧。去证明一下,你有这个水平,做好修复的准备,然后再来找我,懂?”

“那……林老师,我准备要做到什么程度?”

“你自己看着办喽~~~”

沈乐完全是被赶出了老人的家门。两手空空,啥也没带——更正,还是带了的,他替老人拎走了垃圾,免得老人自己再下楼一趟。

除此之外,就只有手机里的几十张照片,和微信里多出来的一个联系人,诉说着这一次拜访的收获。至于这个证明么……

“所以,你打算怎么证明?”

傍晚时分,沈乐坐在导师家的饭桌前,捧着导师家的饭碗,听着导师的问话。时隔两个小时,他已经有了腹稿,这时候答起来也流利:

“就照着文物修复之前的申请……文物残缺状况,文物制作工艺,使用材料,预备修复的方法和材料,这个都有格式的……”

导师听到第一句话就放了心。馆藏文物修复,那都不是谁拍个脑袋,想要修复,就能拿去修复的。

要先打报告,打申请。确切地说,先要申请对这一样文物进行研究:

它的年代,它的材质,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大致残损状况,是否值得修复……

报告打上去了,批复下来,才能立项,才能对它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在上面取样,进行各种材料学研究;

退一万步说,进行研究是需要研究经费的,没有项目就没有研究经费,没有研究经费就做不了实验,做不了实验就发不了论文……

表面观察,取样研究,无损研究,这一套下来,往往就是几个月、大半年过去了。

然后,把研究结果写成报告,向上面汇报,申请结题。结题之后,再申请下一阶段的项目,修复这件文物……

一个文物修复工作者,手艺要有,申请也要会写。不会写报告,拿不到研究所项目、博物馆项目、国自然项目,一辈子都别想升迁!

沈乐身为研究生,写论文、写报告也是本能,格式都不用另外去找。唯一的问题就是……

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老师,实验室里的仪器,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沈乐诚恳地询问。没有仪器,做不了实验,就没办法解析物品材质。

没有实验报告,就没法针对性地进行修复……

“你开什么玩笑呢?!”

导师郁闷。你又不是啥都不懂的小白,你也曾经是本校学生,本校实验室的规矩你也懂——

那是随随便便谁都能进的吗?!

哪怕是本校学生,本专业学生,都要打报告,要申请,要排队的!

谁用哪一台机器,哪一天几点到几点用,都是事先申请批准的,你一个已经毕业的校外人员,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

“导师,我不是想找你开后门啊。”沈乐一张脸瞬间黑了。我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

我会随随便便提这种要求吗?

“导师,我只是想问一声,校外人员使用学校的实验室,有什么要求?

我好像记得,别的学校,或者别的研究所,偶尔也会有人来借我们仪器的……”

“啊……有倒是有的。”见沈乐提起这一茬,当导师的放松了一些。

各个学校,各个研究所,总是有穷有富,不可能所有的仪器都齐备,也不可能所有的仪器,都是当年的最新型号。

所以,大家互相借用仪器,到别人的实验室去做实验,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我用你的新机器,你用我的旧机器,我用一个小时,你用10个小时……

但是,这种借用,有一个基本门槛,那就是大家都是体制内,都是学术圈里的人,学校,科研院所什么的。

体制外的人,私人公司,私人研究者之类,想要借用大学的实验室?

“你现在有单位吗?”

果然,导师开口就是这个问题。沈乐耸耸肩,摊一摊手:

“我应该能拿到介绍信,或者找到单位帮我协调啥的……”

大不了就去找特殊事务部门!

作为编外人员,付出贡献值,让他们协调借用实验室,他们应该做得到!

反正,也不一定是要借用本校的实验室,只要是他指定的仪器就可以了……

“哦,能以单位名义协调,那就好多了。”导师明显就放松了:

“这样的话,我给你讲一下借用的流程啊……”

特殊事务部门确实足够给力。沈乐找顾玉林证明了脂粉盒们的能力,证明了集齐更多组件,能够提升它们的能力,很容易地拿到了协调手续。

当然,他母校的档次足够高,也有权不搭理借用申请,或者拖个十天半个月,可谁让沈乐还有导师在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