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
晨曦微露,宽阔的河面泛起粼粼波光。
一艘非凡的御船破水前行,船头宛如仰天长啸的蛟龙,双目以琉璃镶嵌,炯炯有神,龙须飘动,尽显威严。
整艘船只长十几丈,重修以后,十分大气。
这是李隆基的常备船只,而李隆基却从未上过一次。
让李瑄领略一番。
在船只上,能观赏两岸的风俗人情,秀美风景。
李瑄南行的时候,有大臣建议暂时切断大运河,只作为皇帝的航道,避免心怀不轨者。
但被李瑄拒绝。
这条商贸最繁华的航道,哪怕只停十天半月,都会对商贸造成巨大损失。
蝴蝶效应下,可能会使一些商贩破产、百姓蒙受损失。
大运河,说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也毫不为过。
百艘船只排列正式行驶,上千名禁军骑马南下。
向洛阳而来的船只都注意到这番场景。
“大唐玄龙旗!还有金叶旗,三角锦兽旗,那是什么?”
一艘船只上的船员指着前方震撼询问。
这些大型的船只,不可能是商队。
特别是中间的船只,壮丽庞大,豪华气派,令人望而生畏。
“难道……”
“这是至尊的旌旗啊……是至尊要顺着大运河南巡……”
有见识者推测出皇帝要南巡。
实际上,也惟有这一个解释。
除了皇帝,哪个达官贵人敢如此大阵仗?
洛阳是王旌之地,消息很快就会传至长安。
大运河宽敞,一般的船只,一定要远离皇帝的龙舟。
若故意靠近,恐会被当成刺客。
“见至尊南巡,是我等此行之幸,满船丝绸,不足道也……”
有的商人非常激动。
那可是至尊!万古以来,最英明的皇帝。
最起码商人是这么认为的,士农工商,在商人地位越来越低的时代,取消市籍,让商人不再被嘲讽。
即便商人的税率提高,他们也心甘情愿。
谁不想有尊严的活着呢?
“万岁!”“万岁!”
每一艘从龙船旁驶过的船只,都会高呼万岁,以表示对至尊的敬重。
而且两岸乡里,无数百姓在大运河旁观看龙舟南下。
李瑄身穿常服,在龙船的甲板上,看着这一切,听着这一切,心潮澎湃。
“夫君,您南巡的动静,惊到了商民。”
裴灵溪陪李瑄在甲板上,向李瑄说笑道。
三十多岁的裴灵溪雍容华贵,她依旧美丽动人,特别是眉眼,如少女时一般。
他们夫妻多年,始终如初。
皇帝的身份,并没有对他们的夫妻关系带来隔阂。
这是李瑄的品德所致。
裴灵溪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最幸福的皇后。
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夫君能赢得苍生爱戴,裴灵溪发自内心地高兴。
“上一个顺着大运河南下的皇帝是隋炀帝。他入江都,再也未回到洛阳。”
李瑄见裴灵溪说队伍阵势大,他说出这番话,非常不合时宜。
“隋炀帝怎么能与夫君比较呢?”
裴灵溪觉得这话不吉利。
大唐人都知道,隋炀帝是暴君、昏君,大唐取而代之,是顺应天道。
“联想到这些故事,我才能清醒、自勉,才能贯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崇高理念。”
李瑄缓缓回答道。
国家和社稷,都可以改变更换,唯有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隋炀帝第一次下江南,竟然出动了五千多艘船。
出港时,从第一艘船开拔,到最后一艘船离港,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浩浩荡荡的船队,一字排开,前后数百里,那真是叫一眼望不到边。
随从加上各类杂役,差不多有十余万人;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带着五百里范围内百姓,给船队提供粮食、肉食、日常所需,每天送餐及补充消耗资质的百姓有数万名。
真是折腾百姓啊!
所以李瑄南巡的时候,尽量从简。
他南巡是为视察民生,不似隋炀帝一样,留恋江都美好。
“夫君是圣哲,妾身当全力支持。”
能随李瑄出行,一路观赏风景,裴灵溪已心满意足。
她不过是一个小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治理好后宫,不给夫君增添烦心事。
与裴灵溪温存一会儿,姜月瑶、霜儿、长离三女,带着两个小女儿,到达甲板上。
走路还不太稳当的小女儿,叫着阿爷的模样,让李瑄开怀地笑了。
相比于在马车上赶路,于大船之上,欣赏风光,无比地惬意。
她们也期待江南的风华,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