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380章 自我圈禁 (第1/2页)

大司农张黎求见皇帝,既是为了“农户互助法”,也是为了借此把话题引到太子府,替太子几句话。

现在皇帝一步到位,直接提到了太子,张黎也不打算拐弯抹角。

他抱拳躬身道:“启禀皇上,不知高侍郎是何意思?”

拓跋焘道:“让他自己。”

高允仍然跪在地上,此刻抬头道:“谢皇上。微臣以为,太子是国家储君,是百官首宰,是朝廷颜面。而且,太子品行端正、文武兼备。文,单农户互助法,就令粮食总产大增;武,就看刚结束的漠南镇边,太子在那,柔然人就不敢犯境。……这样的太子,不该削权、受辱。”

完,高允再次叩下头去。似乎知道自己的话很重,做了承受雷霆怒火的准备。

果然,拓跋焘脸色大变。

他站起身,指着高允怒道:“广平公,你听听,这老东西狗嘴里吐出了什么?”

张黎的爵位是广平郡公。

张黎赶紧作揖道:“皇上息怒,请皇上息怒哇。高侍郎语态狂悖,用词欠妥,实属有罪。可微臣觉得,他对太子的评价,却也没有出格啊!”

拓跋焘乜眼看着张黎道:“这么,广平公今来,也是来谏朕的?你们不会是约好聊吧?”

张黎道:“请皇上明察。微臣并不知道高侍郎行踪。微臣今来,是因最近收到几份材料,称‘农户互助法’在许多地方停止执行了。微臣对此非常担忧。微臣认为那样会使粮食减产。还请皇上恢复太子的录尚书事职责,继续推动这项法令执校”

拓跋焘看着下面两位皓首白发的汉臣,话到嘴边的斥责没有出口。

他退回龙椅边坐下,问张黎:“高允牵扯进崔浩案子里,是太子为他脱罪,他才保住一命。他今来,朕能理解。广平公你呢?你得了太子什么好处?”

张黎微微顿了一下,道:“太子对微臣没有私人间的好处。但太子提出的‘农户互助法’,对微臣开展大司农本职工作大有帮助,这是大的好处。”

拓跋焘见张黎把话得滴水不漏,不由得一阵无语。

崔浩案子的后续反应,这段时间让拓跋焘有些警惕。

所以,他此刻不想对两位汉族领衔大臣发火。

于是拓跋焘道:“两位都是几朝老臣,又一把年纪了,朕也不想让两位难堪。”

他回头喊道:“来人,扶两位大人起来,送他们出去,坐车回去吧。”

立即有几位太监从暗处跑出来,上前搀扶两位大臣。

张黎和高允心里都有点奇怪感觉。皇帝今的行事风格与平常很是不同,温和得多。

二人长期生活在胡人政权下,不见风使舵,起码不是一根筋之人。

他们原本也没打算死谏。

二人久经江湖,善于捕捉见好就收时机,于是齐齐对皇帝拱手躬身行礼,在太监搀扶下离开。

二人走后,拓跋焘依旧坐在那里,琢磨最近平城里的各种苗头。

他要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障眼法;哪些是主线,哪些可以暂时不予理睬。

灭佛对鲜卑贵族的影响,崔浩案子的后遗症,绸、鲁家三兄弟的叛逃,太子府在这些事件里的作用……这些事串连起来,弄得皇帝对太子很有些看不透了。

这是以往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拓跋焘吩咐旁边太监:宗爱回来后,让他立即来见我。

太监“诺诺”答应,心里则不以为然。

宗爱回来,哪次不是跑着、滚着先来见皇上?用得着催他吗?

宗爱这几不在皇帝身边。他被皇帝派出去办事去了。

因为太子被解除录尚书事之职,首宰位置空了出来。

平城里自然暗流涌动。

虽然有资格担任首宰的人不多。

但是,大家都明白,不是英雄创造时代,而是时代造就英雄。

只要身后的势力被皇上看中了,谁还不能做个带头大哥呢。

自从崔浩以及三家姻亲被灭门,剩下的几大汉人世家: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平城张氏…等,他们都不会跳出来去争什么了。

崔氏四大家族的血淋淋教训,太过残酷。

所以,现在对朝官领袖位置有想法的,除了皇族,其他人都属于鲜卑贵族或官宦家族。

殿中尚书源贺、独孤尼、长孙渴候,南部尚书步六孤丽,这些是太子的忠实拥趸。他们不会放弃为太子重掌录尚书事而努力。

尚书左仆射兰延、吴兴公和疋,二人与东平王、三皇子拓跋翰走得近。

中长侍宗爱时常对皇帝提起南平王、五皇子拓跋余。

根据情报,皇帝拓跋焘发现,太子老师、尚书令古弼反而对太子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

东宫,太子府。

一间客室中,拓跋晃独自一人,坐在榻几后面,慢慢饮着茶。

以往常在一起喝茶饮酒的仇尼道盛、任城等人,几乎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