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劳动就饿死
“人都送来了,那就这样吧!”
姜宁摆了摆手,道:“专门安排人维持秩序太浪费人力了,可以从这些难民中挑选一些比较听话的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安排到矿场去挖矿。”
温德摇头:“老板,这些难民和矿场的那些小黑可不一样,这些家伙太懒了,他们不想工作,只想等别人救济,除了少部分比较勤快的,大多数都是懒汉。”
海蛇背书:“是的老板,这些家伙不值得同情。”
姜宁也不同情这样的人,更不会花钱养闲人,道:“那就施行军事化管理,让他们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如果不想劳动,那就让他们饿死算了。”
温德说道:“老板,我觉得让他们种地很不靠谱,这些家伙根本就不会种地,而且没有农业机械,只靠人力开荒效率也非常低下。”
姜宁问:“你有什么好建议?”
温德摊了摊手:“我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如果老板问矿业方面的内容我非常熟悉,但农业我不太了解,我只是觉得这帮家伙根本就不会种地。”
姜宁去看了看去年组织那些女人开垦的土地。
就种了些蔬菜,还长的稀稀拉拉的。
确实不太像话。
这些老黑们确实不太会种地。
北基伍省是高海拔地区,气候没有那么热,其实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种植小麦应该会有很不错的收成,种上几百上千亩的小麦,至少可以自给自足,不用买粮食了。
这地方运粮太难了。
视察一圈,当晚没有回戈马。
就住在了矿区。
第二天起来去矿场看了看生产线开机生产。
这边的金矿大多用混汞提金,卡索托金矿上了一套重选设备,也不知从哪搞来的,虽然是淘汰货,但运过来却非常不易,姜宁当初生怕武装分子破坏这些设备。
所以在端掉武装分子老巢后,才急急忙忙赶来矿区。
产线一天能处理一千吨矿石,产能有点小。
不过对他来说,已经够用了。
看了一阵,和海蛇去了安置难民的营地。
组织难民开荒,不听话的直接拿鞭子抽。
鞭子管教不了的直接赶出难民营。
忙到下午,才往老家打了个电话。
“老板!”
接电话的是孔芳菲。
姜宁道:“你问问有谁想来非洲,给我找两年擅长种地的来非洲教老黑种地。”
“啊这……”
孔芳菲挺惊讶:“去非洲种地?”
“对。”
“老板在非洲买地了?”
“没有,这地方买粮食挺困难,联合国给我这塞了一堆难民,我总不能白养他们,准备组织这些难民自己开荒种地,老黑不太会种地,我调两个会种地的过来教他们。”
孔芳菲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细品了一下,才回过味来:“要多大岁数的人,要夫妻工还是只要男人,从农场直接调人,还是从外面招聘?”
姜宁道:“夫妻工能来的最好,但这边没老乡,过来了得学英语,不然没法交流,岁数大的估计不行,怎么也得有点英语底子的,过来要能在短时间内和矿区的人进行交流。”
孔芳菲问:“矿区都是什么人?”
姜宁道:“大多数是美利坚人,还有一些本地的老黑。”
孔芳菲道:“别的都好说,短时间学会英语估计比较困难,我先问问吧!”
姜宁嗯了一声:“抓紧点,尽快落实,我在这待不了多久。”
孔芳菲答应着,问:“工资给开多少?”
姜宁想想:“两万吧!”
孔芳菲道:“两万农场的职工估计没人愿意去。”
姜宁道:“那就从外面招吧!”
孔芳菲说声好,又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才结束了通话。
这事不大,但以前没碰到过这种事情。
孔芳菲就找老杨商量了一下。
老杨说:“非洲那么乱,农场的职工估计没人愿意去,能在家门口挣到工资,谁愿意背井离乡的跑外面去打工,你问问,我估计是没人想去的。”
孔芳菲道:“我也这么想的,但调人出国,会不会有其他问题?”
老杨一想:“这个确实得考虑好,你等等,我打电话问问。”
孔芳菲点点头。
老杨就给县里打了几个电话,咨询了一下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也挺麻爪,姜老板人在外面,要从老家摇人去非洲。
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情。
要考虑的问题不少,首先是安全问题。
人在外面出了意外,谁负责?
如果姜老板在外面干的事情不太合法,惹出国际纠纷怎么办?
商量半天,也没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