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别跟萧老也就是前后脚下楼,他自然看见了萧老,不过他刚才该说的也说了,也没跟萧老继续聊。
下了楼,方别便朝着中医诊室过去了,刚才在病房里耽搁了一阵,这会儿也已经等在诊室外面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就连隔壁诊室的医生都出来负责维持起了秩序。
此时那名医生见着方别过来了,他长舒了一口气,“方医生,你总算来了。”
“这些患者都指明了要找你看病,排了好一会儿,让他们换个医生也不愿意。”
方别闻言扫了一眼现场的患者,不由的一怔。
这些天附属医院的中医科虽然比之前患者要多出了几个,但是也不至于到了这种程度,走廊上都人满为患了,所以一开始方别压根就没想过这些患者都是来找他的。
回过神来,方别朝着那名医生说道:“刘医生,辛苦你维持秩序了。”
刘医生态度十分客气,他摆了摆手,“都是些小事,也是分内的事,方医生您不用客气。”
这时候,有个手拿报纸的患者开口说道:“快看,这位就是报纸上说的方医生,他现在来了,大伙儿把列子排好,准备看病。”
方别恍然大悟,昨天王主任才给他说过,余教授那边已经认输,答应要在报纸上给中医证明,方别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
但让他意外的是,余教授的动作竟然这么快,竟然在昨天就完成了约稿,今天就刊登在了报纸上,这一点,侧面证明了这位余教授就算是放在燕京大学,也不是一般的教授。
方别走到那名患者跟前,“同志你好,你手里那份报纸能截给我看一下吗?”
“小事儿,方医生您想看送您就好了。”那患者说话间直接把报纸送到了方别的手里。
方别接过报纸,扫了一眼,看到报社的名字竟然是燕京日报,作为以一国之都命名的报纸,虽然比不上几家顶级报社,但其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
方别略微有些诧异,接着又看到了余教授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报纸上的版面很大,足足占了四分之一个页面,他再继续看下去,便看到抬头标题一行醒目的大字,“中医不是伪科学,年轻中医方别义诊有奇效!”。
接着看去,文章里详细介绍了方别的个人经历以及工作单位,这就几乎占去了文章的三分之一的内容,剩下的内容则是方别义诊的过程,以及最后余教授的道歉声明,已经给中医证明的段落。
方别记得他跟余教授也没说上几句话,余教授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略一思索,方别倒是想起了一种可能性,应该是王主任那边告诉他的,他之前转业的时候,在街道办递交过资料。
看完了余教授的文章,其中最让方别意外的还是,余教授在文章中对自己的赞赏,之前他可是就差指着余教授的鼻子怼了,没想到这位余教授竟然丝毫没有在意,反倒是一个劲儿的夸赞他的医术。
难不成这位是挨骂挨舒服了?
方别脸色有些古怪,但也没时间多想,现在患者都还等着他治病,接着他便把报纸还给了那名患者。
打开诊室的大门,便开始给患者诊断了起来。
今天患者挺多,但病症都没有太过于复杂,所以方别问诊开药的速度很快,还没到中午,原本排上老长的列子就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名患者了。
在接诊完最后一名患者后,方别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脖子,休息了一会儿,也就到了午饭的时间。
方别到了食堂,打饭的自然是傻柱,不用多说傻柱也知道规矩,满满几大勺饭菜,给方别装进了饭盒。
匆匆吃过午饭,趁着午休的时间,方别骑着车便出了附属医院。
他没忘了今天还没上班就做好的计划,找到何大清的下落,毕竟人傻柱都那么着急的乱认爹了,方别也不能让他久等不是。
之前跟着乐瑶去过一次同仁堂,所以方别一路上也是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同仁堂门口。
中午饭点,同仁堂的患者也是稀稀疏疏,并不算多,方别径直走到柜台,朝着里面问道:
“嘿,同志,请问你们乐瑶副店长在不在?”
柜台里的药工正整理着药柜里的药材,他听见声音,回过头就看见了方别。
“哦,您是乐副店长的朋友是吧,我那天见过您。”
方别笑了笑,回道:“您记性还真好。”
说了一句客套话之后,方别接着说道:“我找她有点儿事,她这会儿在店里面?”
“她这会儿刚吃过午饭,在内堂办公室里休息,我去帮您叫医生。”药工看着现场也没什么人,便回道。
方别再次道谢,“那麻烦您嘞。”
药工离去,方别就站在原地等待。
不多时,乐瑶就从后堂里走了出来,她脚步轻快,停在了方别的跟前,接着她把背在身后的右手移至身前,她手里赫然拿着一份报纸。
方别看着有些眼熟,只是一眼就认出了乐瑶拿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