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东来在唐都交大创办了《数学未来》之后,就很少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了。
这一篇《论人工智能AI在现代材料研究上的重要作用!》的论文,王东来也没有多想,直接就投到了国内的《科学通报》。
这个期刊是华国的顶级期刊,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排名,并不算差。
所以,王东来将自己的这篇论文投到这个期刊上面,也不算辱没。
只不过,王东来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的论文投过去之后,第一时间就引起了《科学通报》审稿编辑的震惊。
一个冷知识。
为什么期刊审稿都很慢,大多都会压着最后期限审核完成。
这其中,就要提到一件事。
那就是能担任审稿编辑的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少说也得是个教授才行。
甚至于,有的还是行业领域的大牛在担任。
那么,对于这些学术大牛来说,他们的时间是很珍贵的,日理万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也有忙不完的工作。
就算是有时间,那也是片段的空闲时间。
而审稿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篇论文如果质量很差,那么只需要看上一眼,就能退稿。
可若是论文拥有一定的质量,那事情就比较难办了。
审稿编辑就必须认真地审核,给出自己的意见,并找到论文里存在的问题,才能退稿。
而这些气势也都还算好。
毕竟,能担任审稿编辑的,水平都在哪里摆着,多半不会太差。
这些论文的审核,也就是有一些难度而已。
但是,还遇到那种高质量的论文,那就不同了。
就比如说是王东来之前投的那些证明数学难题的论文,审稿编辑的水平稍微差一点,可能连王东来的思路都无法理解。
审稿编辑也需要交流,一点点地验证。
这么一来,就耽搁了时间。
所以,担任期刊的审稿编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纯义务劳动,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
有了这些原因,期刊审核时间拖延,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万东来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
投稿过去的时候,也没有多想。
可是,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声和学术地位。
作为国内的名副其实的数学第一人,固然他投过来的论文并不是和数学相关,但是只是凭着他的名字,就为这篇论文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度。
于是乎。
《科学通报》的审核编辑们炸了!
AI大模型进行材料研究,这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老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但是,这个概念一直都停留在理论上面,并没有人进行落地等实验。
然而,王东来的这篇论文却是揭示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银河科技已经进行了人工智能AI在材料研究上的实验。
这并不是猜测,而是看过了论文之后,众人从论文里得出的结论。
并且。
在论文之中,王东来提出来的几个观点,更是让他们这些深耕这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有些摸不准。
哪怕是开会讨论,也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来来回回纠结了几次之后,就有一个中科院的材料学老教授提出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将王东来的这篇论文直接公布出去。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要是王东来的这篇论文能够经受得住学术界的讨论,那最好。
如果论文里的数据被质疑,找出了问题,那也是一件好事。
这个提议一出,《科学通报》的编辑组全票通过。
接着,王东来的这篇论文就这么出现在了大众的眼里。
在放出来之后,因为是和王东来有关,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国内诸多媒体的追捧。
毕竟,先是《药神》的火爆,到现在都还没有消退下去。
接着,又是千吨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研发成功,还是和王东来有关。
现在又出来了一篇论文,讲的还是人工智能AI可以取代科学家,进行材料研究分析,并且研究效率远超人类,而且还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效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王东来的这篇论文格式和内容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写的极为专业,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详尽的实验数据,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专业性极高。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各有各的关注点。
如此一来,这篇论文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关注。
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术界,更是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讨论。
学术界在看到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去验证,在验证结果出来之前,并不会给出什么判断和结论出来,这是对于技术的最基本的尊重。
可是,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就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