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90章 授上柱国,封楚国公,兼河西 陇右 (第3/4页)

人愚钝,右相的意思我不明白。”

安禄山装作不知,大眼睛看着李林甫,似乎是让李林甫说详细一点。

他几天前刚赶回来,作为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干儿子,过年时自然要讨好一番,以尽孝心。

他知道李瑄与李林甫的争斗,但李瑄势大,更得圣人宠爱,这个时候他不愿与李瑄作对。

他刚听说李瑄大破吐蕃,收复九曲的事情,暗叹李瑄太厉害了。

他麾下的燕云铁骑不知与李瑄的兵马对比如何?

反正李瑄的战绩,他无法达到。

“你觉得是宋国公尊贵,还是我更尊贵。”李林甫不管安禄山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又对他问一句。

“右相是百官之首,当然是您更尊贵了。”

安禄山脱口而出。

“呵呵……”

李林甫只是笑一声。

他被李瑄几棒子打得,现在都没反应过来,权势远远不如开元后期。

之前眼看就要重新兼任吏部尚书,李瑄又整他一番,让他兼任吏部尚书遥遥无期。

“唉!今年秋天我请王忠嗣派兵帮助我修建雄武城,防止契丹、奚再造反,可他率领太原的兵马到我那里走一圈后,竟然向圣人诬告我谋反。我肚子里装着赤诚的忠心,怎么可能谋反呢!还好圣人明鉴,没有信王忠嗣的鬼话。”

突然间,安禄山貌似很生气地向李林甫说道。

大家都是圣人的干儿子,却被王忠嗣告一状。

当时他收到消息后都炸毛了,还好他和监军关系不错,河北的采访处置使也说他没有造反。

实际上,安禄山让王忠嗣派人筑雄武城,确实憋着坏心眼。

他想趁机在城筑好的时候,将王忠嗣派来的士兵截留,为范阳、平卢所用。

正常情况下,王忠嗣派遣士兵去就行。

但王忠嗣觉得不对劲,因为范阳、平卢那么多兵马,还需要从河东调兵去筑城吗?

所以王忠嗣亲自带人到安禄山的地盘。

但是没有见到安禄山,却见到安禄山麾下军城储存有大量的攻城器械。

这还得了?

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对付的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有城可攻。

安禄山储存攻城器械干嘛?

再加上安禄山地盘有许多昭武九姓栗特人,让王忠嗣觉得安禄山有谋反的嫌疑,就上奏安禄山谋反。

李隆基想到安禄山“纯朴野人”的形象,一点都不信安禄山谋反,觉得王忠嗣多虑了。

为保险起见,李隆基让监军和河北采访使回信。

监军说安禄山安边卫民,采访使张利贞说安禄山公正无私。

李隆基又召见两位宰相。

李林甫自然不会说安禄山坏话,更何况他早就看王忠嗣不顺眼了。

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他而离职,觉得范阳军没问题。

这让李隆基打消顾虑,下诏王忠嗣好好守土安疆,这样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要再揣测了。

王忠嗣明知安禄山有造反的动机,却无能为力。

由此,安禄山对王忠嗣恨之入骨。

这是他成大事的绊脚石之一,必须想办法除去。

“安将军,某些人贼喊说贼也不一定呢!”

听到安禄山的话后,李林甫眼睛微眯。

他觉得可以利用一下安禄山对王忠嗣的仇恨。

“我赞成右相的话,他一定貌忠似奸。如果需要,我支持右相做任何事情。”

安禄山看周围没人,凑到李林甫面前说话。

李林甫也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

有安禄山支持,搬倒王忠嗣就更容易了。

由于王忠嗣一直在太原,他已经物色好一个在太原干过的官吏,准备去弹劾王忠嗣。

现在只需要等,或者制造一个机会。

李林甫怕王忠嗣入相,更是准备借打击王忠嗣,再次牵连李亨。

一箭双雕的计策!

至于王忠嗣弄倒后,朔方、河东谁来兼任,他不管。

总不可能是已经兼任两镇节度使的李瑄……

……

一场元正大宴,在欢快的气氛下结束。

纸醉金迷,歌舞升平。

还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没过几天,李隆基收到尺带珠丹的国书。

国书的内容让李隆基看后笑得合不拢嘴,数十年的对手,相爱相杀的妹夫,第一次口头承认为大唐的附属。

这一瞬间,让李隆基非常爽快。

再看李瑄的奏折后,李隆基明白这是尺带珠丹忍辱负重的缓兵之计,为拖延唐军进攻青海的步伐。

现在唐军步步紧逼,控制洪济桥随时入青海,吐蕃想以此换取和平,通过上贡,来获得休养生息的时机。

即便如此,李隆基也很高兴。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