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62章 与王维,最后的王维 (第2/3页)

的岁月中老去,是王维的一种遗憾。

他想像贺知章一样的年纪,看一眼二十年后的大唐。

但也终究是奢望了。

更遗憾的是没有子孙后代,无法将大唐苍生的处境告诉九泉之下的王摩诘。

李瑄与王维聊着,到达王维居住的屋舍内。

王维的辋川别业,并不奢华,甚至说很朴素。

只能说是耗时耗力打造。

大道至简,自然之象,或许就是王维心中的世外桃源。

钟情于山水,这种心灵上的境界,会给后世人心灵上的慰藉。

即便是千年以后,山水诗歌,水墨山水画,依旧令人追捧。

桃园牧歌,也是华夏儿女压力大时的心灵圣地。

“摩诘有什么需求?请告诉我。”

李瑄搀扶王维在床前坐下的时候,向他询问道。

“山野之人,又哪有什么需求呢。能在临死之前,见至尊一面,是最大的满足。”

近些时日,多次昏昏欲睡。

特别是前段时间,他准备去兴庆宫祭拜李隆基。

刚上车,就已昏倒。

不得已折返。

济生堂的药物已经没用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他明白自己时日无多。

此时此刻,王维能看到李瑄,是非常满足的。

王维还有一个弟弟,两人从小被孤母抚养长大,感情甚笃。

两人先后都进士及第,一时传为佳话。

但王维知道自己弟弟急功近利,现在只是五品官,但从来没有向李瑄推荐。

顺其自然,弟弟能走到哪一步,看自己了。“摩诘别这么说,你有佛祖保佑,会逐渐痊愈的。”

李瑄向王维安慰道。

王维元气亏损,暗疾从生。御医告诉过他,王维已经病入膏肓,以现在的医术,无法医治,除非华佗再世。

“我看《大唐月报》上,有古文兴起,至尊的《师说》《马说》,令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众诗人,特别是杜子美的诗歌,行体令人陌生,但字句皆工,思想无双。我的时代已经过去。”

王维微微一笑,他知道李瑄在安慰他。

即便明日死,就明日死吧。

他只是想看大唐的将来。

实在不行,于九泉之下,问一下其他唐人也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古以来,文学是随着时代变化和人们所遭遇的时代不断改变的。沉重、苍凉、繁华盛世,有为而无不为,种种体现,全看国家的变化了。”

李瑄缓缓地向王维回答道。

他曾有意缔造百家争鸣。

无错版本在Ⅹ读!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但他知道那个时代回不去,也不可能回去。

这个时代,是大一统的时代,思想要统一。

这样才能向新时代迈进。

“至尊能这么想,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在王维心中,李瑄是圣君。

尧舜事迹不详,而李瑄是真正存在于当世。

他能克制欲望,能与平民百姓同甘共苦,一切能从国家百姓的利益出发。

开元中后期,宰相韩休敢于犯颜直谏。

李隆基若有任何失德的地方,韩休的劝谏,很快就会到达李隆基的面前。

甚至李隆基打猎的时候,都得偷偷摸摸。

为此高力士忿忿不平,他看到李隆基因不能纵情玩乐,日渐消瘦,向李隆基说不能纵容韩休损失天子的威仪。

但李隆基却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吾貌虽瘦,天下皆肥。

事实证明,一个人说什么没用。还要看怎么去做。是以“知行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历史上不少大人物、诗人,所说与所说,可谓是背道而驰。

李隆基刚说出这句名言不久,就把韩休罢相,韩休仅在相位八个月。

然后就是开元后期的放飞自我。

李瑄与李隆基截然相反。

现在长安流行着一句谚语:天子无威仪,苍生且富裕。

人们说李瑄这个天子,是天下最没有威仪的皇帝。

没有三宫六院;废除太监制度;释放无数宫女出宫;让大量御医出宫,给贫贱百姓看病;仪仗队削减三分之二;关闭了所有的行宫,关闭华清宫、大明宫。

这种节省的,不仅仅是明面上的开支。

在上行下效的情况,满朝文武,人人自勉,不敢奢靡。

无数财富得以用于民生,改善道路、建立济生堂、乡学、慈幼堂,建立日常用度的工厂,更改农业的技术,鼓励百姓种植新品种的瓜果蔬菜。

一切的一切,都是良性循环。

王维也是开了眼界,皇帝竟然还能这样?

以前天下供养皇帝,养一座长安城的王公权贵。

现在则是建立行省,发展中心城市,以国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