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一百二十六、光明大主祭 (第1/3页)

时光回溯至半年前的一个平凡日子。

一处无名崇山峻岭间的一座不起眼山庄里,居住着一群与世无争、生活清贫的居民。他们自己种地,自己打猎,生活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在一座简陋的屋檐下,一位身形魁梧、身着粗犷麻衣的老者端坐于椅上,向面前的中年人询问道:“大主祭康复的如何了?”

中年人听到提及“大主祭”三字时,身躯不由自主地一凛,随即低下头,声音中带着敬畏答道:“他老人家依旧如故,每日除了睡觉就是虔诚诵读教义,其余时间并无异样。”

夕阳西下,这位中年人孤身踏上崎岖陡峭的山路,身影在巍峨悬崖的映衬下显得渺小而坚韧,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粒微尘。历经漫长的跋涉,他终于抵达山后一处隐秘的岩壁之下,那里常年笼罩在阴暗之中,四周静谧得只能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兽吼回响,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深。

岩壁深处,隐藏着几座院落,中年人朝着附近的几人点点头,然后在门前驻足片刻,整理心情后轻轻推开大门。他撩起衣袖,跪倒在炕前的老人面前,额头触地,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拜见大主祭。”

炕上端坐的老人,身披厚重的布袍,手中紧握一枚温润的玉简,正低声诵读。听到呼唤,他缓缓转头,面容消瘦,肤色苍白,显然久未沐浴阳光。那双深陷眼眶中的黑眸,清澈透亮,不染尘埃。

明宗,这个在世间被冠以“魔宗”之名的宗门,早在数千年前便遭到了大商王朝的围剿,即便后来大周王朝更迭,对魔宗的打压也从未停歇。百余年前,魔宗在深山中的最后一个据点亦被昭礼宫、四合庭、秉烛台、九剑楼等势力联手摧毁,门中高手损失殆尽,残余弟子只得隐匿于茫茫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明宗之所以被世人称为魔宗,根源在于其独特的信仰与立场。他们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山上修行者,也非世俗眼光中的平凡百姓。

明宗信徒秉持着一个颠覆性的理念:世间万物,无论仙、人、妖、精怪,都应当被赋予同等的尊重与关怀,共同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天下生灵要互相依存、互相救助,最终和谐共生、万物一体等等。

他们还深信,宇宙间存在着两大对立的力量——明与暗。明,象征着光明、善良、平等与真理,是世间一切美好的源泉;而暗,则代表着黑暗、罪恶与不平等,是世间一切苦难的根源。这两股力量自古以来便相互斗争,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永无休止。只有大光明最终降世后,所有世间生灵终将得到拯救。

明宗的教义在广大底层民众,尤其是那些饱受压迫的奴隶中,找到了肥沃的土壤。这些教义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他们干涸的心田。不仅如此,许多散修、妖族、精怪也被明宗的理念所吸引,纷纷加入其中,追求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天下。在历史上,甚至有一些修为高深的大妖和精怪,成为明宗的高层供奉或护法。

这样一群追求自由、平等的群体,既不愿接受山上昭礼宫的管辖,也不愿臣服于山下镐京朝廷的统治。他们只愿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服从于自己的治头或主祭的领导。这种对传统权威的挑战与反叛,使得明宗在世俗眼中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魔宗”。

在明宗的教义体系中,光明大主祭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存在。能够荣膺此职者,必然是教内对教义理解最为深刻、信仰最为坚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能够抵御世间一切强敌的绝世强者。明宗的历史上,每一位光明大主祭都是传奇般的存在,他们的名字与事迹,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明宗信徒的心灵。

坐在炕上的这位老者,正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绝顶人物。在往昔的危难时刻,他曾以一己之力,孤身堵住山门,面对三位化神境大修士的围攻,依然屹立不倒,为众多门徒的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那一战,他虽最终重伤被擒,但那份英勇与无畏,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明宗信徒的心中。

几年前的四合庭大牢暴乱,为他提供了一个逃脱的契机。在那场混乱中,他随着汹涌的人潮冲出牢笼,从此成为四合庭通缉榜上最危险的逃犯之一。

跪在地中间的中年人难以压抑住心中的激动。三年前,他与几位同伴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救下了这位身负重伤、正在被追杀的传奇老人。这三年来,每一次前来探望老人,他都如同初见时那般激动与敬畏,在他眼中,这位老人不仅是明宗的希望,更是他们所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中年人的内心燃烧着对大光明的无限向往,他渴望大光明能够普照世间,清除一切污秽。为了保护这位曾引领他步入光明之路的智者,他甘愿倾尽所有,包括生命与灵魂。

老人以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中年人,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理解。中年人恭敬地以额触地,轻声说道:“大治头挂念着您的伤势,所以特地让我前来探望。”

老人轻轻叹息,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我已伤及根本,几成无用之躯,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中年人声音颤抖地问道:“竟如此严重,那我能做些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