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谁的演技惊艳全场
河北,冀州,邺城。
袁绍高居主位,心情大好。
“诸位,前发往陈地的书文,朝廷已经回复了。”
“朝廷不仅封了我为大将军,更令我假节,督青、冀、并、幽四州人马。”
“另赐金印紫绶,由此可见,曹刘仍惧我河北声势,不敢妄动。”
领了大将军号后,袁绍气色都好了许多。
他现在的名位是要比曹操、刘备,乃至天下任意一个诸侯都要高的。
审配言道:
“正因曹刘势弱,才更应该抓紧时间南下,今若不取,悔之迟矣。”
郭图与审配都是激进的主战派,希望速战速决。
郭图见此,也当即附和帮腔说道:
“如今袁公路身灭,淮南之地,尽为曹刘所得。”
“曹操据庐江,刘备占九江。”
“剩余郡县,皆是传檄而定。”
“此为河北大患也,明公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显然,郭图与审配都在提醒袁绍,曹刘地盘扩张的太快,并且大有联合之势以拒河北。
“曹操、刘备拥四州之地,皆乃膏腴之所,若两家内不生隙,反而联合。”
“诚为要患,不可不早图。”
虽然袁绍坐拥河北四州之地,更有乌桓人、南匈奴为盟友。
但河北之地,真正富庶只有冀州。
一白遮百丑,一富盖所有。
冀州过于富裕,以至于让人忘了并州、幽州都是苦寒之地。
而曹刘两家若单拎出来似乎不富,可要合在一起,颍川、汝南、淮南等膏腴之地一一排出。
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众人各藏心思,默不开言。
袁绍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沉声问:
“审正南之言,诸位以为如何?”
如今天下局势愈发明朗,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河南与河北将会有一场势在必行的大战。
只是什么时候开打的时间问题罢了。
这时,功曹辛毗走进堂内,手里拿着一封书札。
环视一眼众人,快步走至袁绍跟前,躬身道:
“大将军,易京那边传回消息了。”
公孙瓒回信了?
此言一出,立马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可以说,公孙瓒的存亡,影响着整个河北的决策。
袁绍赶忙接过书札来看,快速扫过,旋即勃然大怒。
“公孙小儿,竟敢拒我好意,复与为战!”
“可恨!可恼也!”
话落,一把将书札重重地摔在地上。
公孙瓒居然拒绝了和解……
河北诸臣,无不唏嘘,感慨这人脾气未免忒也倔了。
之前袁绍发书送往朝廷,请求册封为大将军的同时时,还顺带采纳了别驾沮授的计策。
即发书向公孙瓒讲和。
一来慢其心,二来若真能解和,便可直接大军南下,扫平河南。
可没想到,都已经落魄到只剩下易京一座城池了。
公孙瓒仍然不肯向袁绍低头,誓要和袁绍不死不休。
甚至还秘密联络了盘踞在冀州的黑山军首领张燕等人,邀请他们与自己南北夹击袁绍。
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袁绍。
本来就剩下一个易京的公孙瓒,袁绍都打算放他一马了。
安心让他在易县养老就行了。
而公孙瓒这个时候,也确实已经不打算再争夺天下了。
他是真的打算在易县养老。
原话叫,“天下非我能定,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
但你养老就养老吧,结果公孙瓒就跟着了魔似的,疯狂派人骚扰袁绍的北部郡县。
这让袁绍恨得牙痒痒。
而公孙瓒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自杀了刘虞以后,性格越来越疯批腹黑极端。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不甘和嫉妒。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讨董结束后,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一开始并不是袁绍,而是公孙瓒。
在初平四年,是公孙瓒最巅峰的时候。
他不仅受封四方将军,赐爵易侯。
并且还假节,督幽、青、并、冀四州人马。
同时还养了田楷、刘备为小弟,向河南扩展。
不过也不知公孙瓒是不是飘了。
杀了刘虞全家,不恤百姓,重用小人,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令公孙瓒大失人心。
刘备也在这个时候趁机脱离公孙瓒,和他划清界限。
都说袁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其实北方公孙瓒也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家业败的只剩下一个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