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老李:终于不用我来演坏人了
一切照旧!
李翊下达了最新指令,眼下关于河北局势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袁军明年南下,亦或后年南下,皆不可知。
岂可被一点风吹草动而扰乱阵脚?
“凡遇大事要有静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必惊慌……”
李翊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不过接下来,他将目光瞅准了冀州地区。
“士元,可知我所思何事?”
李翊眸光流转,紧盯着地图冀州一角,若有所思。
庞统弯唇笑道:
“想必君侯正在思量,引援新的力量罢?”
哦?
李翊闻言,也忍不住笑了,“士元当真是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话落,又将目光转向冀州地图。
“那士元且说说,冀州一带,还有哪一支力量值得我们河南引援?”
“……黑山军。”
庞统斩钉截铁地说道。
昔年,张角自号天公将军,聚教众起事。
因教众皆头裹黄巾,而号为黄巾军。
此次起义声势浩大,跨州连郡,几乎席卷整个天下。
但终在汉末三杰皇甫嵩、卢植、朱儁三人的镇压下,而宣告失败。
可黄巾虽然败亡,然天下盗贼蜂起。
保山为寇,啸聚林野者不计其数。
冀州诸山,有盗寇往来交通,号曰“黑山贼”。
其数众多,频扰乡里。
尤以眭固、杨凤、于毒、李大目、白绕等人起兵于山谷之间,最为强大。
在初平二年时,眭固曾纠集十万余众黑山军,攻打魏郡、东郡,与曹操争夺兖州。
后来曹操取得了胜利,眭固也成为了河内太守张杨的部将。
不过,由于天子幸驾陈地,张杨在董昭的建议下,弃了河内,转投陈地。
就留在了陈地朝廷为官,而他原来的黑山部将眭固等人,却并未跟随张杨一同来陈地朝廷。
他们毕竟是黑山贼,且不说朝廷愿不愿意赦免他们的罪过。
单说他们那浩大的人数,就不是陈地朝廷养得起的。
倒不如就留在冀州诸山,逍遥快活。
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鼾睡。
冀州是袁绍的大本营,他怎么可能跟这群黑山军共同分享江山?
所以黑山军是与袁绍有核心利益冲突的。
公孙瓒虽被困易京,但仍然想办法联系到了黑山贼,邀请他们与自己南北夹攻袁绍。
虽然并未使袁绍伤筋动骨,但恶心一下河北人是没有问题的。
先不论黑山军战力如何,光他们的人数,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史书叫,“黑山贼于毒、白饶、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
这十万多黑山贼人数上有没有水分呢?
这就跟百万黄巾贼一样,它其实是把家属也给算进去了。
每个贼寇那都是拖家带口,人数自然轻轻松松顶破十万。
不过这并不代表黑山贼不值得拉拢。
“眭固等辈此前既曾追随张司马,若要收服黑山众,当先与张司马商议此事。”
庞统谏言道。
“……嗯,士元所言甚是有理。”
“汝即刻持我符节,邀张司马来下邳共商此事。”
李翊即将自己的符节交予庞统,委托他亲自去陈地朝廷邀请张杨来徐州。
庞统领命,星夜驰往陈国。
由于陈国挨得近,倒也没费多少时日。
很快便见到了张杨。
张杨自归朝廷之后,每日过着的生活,都是得过且过。
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主打一个摆烂……
这日下朝,张杨正于府中饮宴。
却还是董昭率先带来徐州的符节。
“张司马好自在,殊不知祸将临头耶?”
董昭一进大门,便危言耸听道。
张杨闻言大惊,惊坐起身,忙问道:
“公仁为何如此说话,我何祸之有?”
董昭将李翊的符节递给他,道,“汝且看去罢。”
这是……
张杨接过符节,未解其意。
“这是李郯侯的符节。”
诶呦!
一听是李翊的符节,张杨拿符节的双手都险些没拿稳。
他轻轻将之放在案上,一拍脑袋,诧怪道:
“我与李子玉向来无甚恩怨,其欲召我去徐州作何?”
张杨不能解其意,看向董昭,董昭未回话。
于是,张杨便走至董昭身前,恭恭敬敬地拱手道:
“杨实愚昧无知,还请公仁先生教我!”
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