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24章 老刘:不差钱儿,他要多少我给多少! (第1/4页)

第124章 老刘:不差钱儿,他要多少我给多少!

“明公是希望布留下高顺在徐州,训练新兵么?”

吕布张口问。

刘备颔首,答:

“备无甚才德,却占据大州,手中乏人管理。”

“久闻高将军统兵有方,治军有道。”

“若能得高将军训练徐州新锐,诚乃天邀之幸。”

吕布微一沉吟,他知道高顺此人有能力,而且对他很忠心。

但吕布并不喜欢高顺,反而常常疏远他。

史书叫,“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这话听起来就很矛盾。

吕布这什么脑回路,明明知道高顺能力强还忠心。

却不肯用他?

其实这很好理解,

高顺品德高尚,就像是一面镜子,与吕布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那些国破家亡的人,不是说麾下没有忠臣智者。

只是他们不能用人。

吕将军您做事轻率,懒得思考。

动不动就说自己犯错了,那您犯的错也太多了。

这满是说教的语气,爹味儿太浓了。

众所周知,吕布最不喜欢的就是爹味儿太浓的人。

他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听了这话能高兴吗?

你了不起,你清高!

是我吕布耽误了你行不行?

这就好比有一位经常批评你的老师,虽然人家说的句句在理,但你是想躲着他还是亲近他呢?

高顺其实也是一个不懂职场的耿直人,跟关羽很像。

但又没关羽那么高的魅力,到哪都有老板哄着惯着。

作为对比,张辽在职场上就圆滑的多,吕布也是比较喜欢张辽的,愿意跟他亲近。

至于高顺,吕布直接夺走了他的部队,交给了魏续带领。

等打仗的时候,再把它还给高顺。

仗打完了再交回来。

高顺对此始终毫无怨言。

史书叫,“顺亦终无恨意。”

而讽刺的是,吕布喜欢的张辽、魏续都投降了曹操。

魏续是直接绑了陈宫、高顺,举城投降。

张辽当时是鲁相,也是看吕布大势已去,直接带领部队主动投降的。

反倒是高顺宁死不降。

吕布对不起高顺,而高顺绝对对得起吕布。

“是否是只要借用高顺一人?”

吕布试探着问。

虽然他不喜欢高顺,但高顺手上可是有着七百陷阵营。

若是刘备还想把陷阵营给拿了去,那他送的那点钱粮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备只想借高将军一人,别无他意。”

刘备打消了吕布心中的疑虑,没有想抢夺陷阵营的意思。

反正有了高顺在,何愁训练不出陷阵营来?

“好。”

吕布再无所顾虑,转头面向一旁的高顺说道,“高将军,你便留在徐州,替使君训练新兵罢!”

“喏。”

高顺拱手领命,未想其他。

刘备见此大喜,即命麋竺将承诺好的钱粮,如数交割给吕布。

又带高顺前往校场,检阅新兵。

沿途所见,令高顺也不由一叹:

“我闻刘使君在徐州广聚粮草,调练兵马,远近之士多归之。”

“今日得见,可见所言不虚。”

刘备点头笑道:

“备本愚陋,起于草野,后值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遂聚志同道合之义士,共商起兵,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若能得社稷安定,海宴清平,备平生之愿足矣。”

好志向……

高顺暗自感慨,刘备有雄才,无怪能在徐州收众人之心。

“高将军可能将这支兵马演练一阵?”

刘备指着这队新兵,向高顺示意。

“乐意之至。”

高顺领命,即至校场训练新兵。

三令五申过后,军士已能进行基本的调度布阵。

又过半个时辰,新兵已经能够听从高顺调度,列阵攻守。

列阵整齐,张弛有度,威风凛凛。

刘备及关羽、赵云在内,无不惊讶连连。

他们平生尚未见过如此阵势。

“这便是陷阵营的威力么?”

刘备主动发问,感慨不愧是军师力荐的人。

一群新兵蛋子,才半个时辰,愣是能够被高顺调教的虎虎生风。

像是征战了多年的老兵似的。

徐州乃是四战之地,三面环敌。

除了北面琅琊有些山岭可以阻挡敌军之外,剩下地方皆是一马平川。

所以只能靠战士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道高墙,用来防范敌人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