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不管怎么讲,此次会战的兵力,是4万对2万,优势在我!
却说袁术纠集了四万人马,浩浩汤汤直奔徐州军而去。
而刘备自李翊的辅佐下,打破龙亢,横扫周边郡县。
很快便与张飞、赵云这一路军马相合。
两路人马合军一处,迅速西进,一路上连破向城、义成、马丘等重镇。
大军渡过涡水,来到淮水,正欲继续西进。
却有探马来报说,袁术尽倾淮南之兵,共计四万人众,直奔大营杀来。
最先接到军报的,乃是军师谋主李翊。
他本在营中处理军务,当闻说袁术倾举国之兵主动来攻时,兴奋地差点儿把案腿给拍断。
兴冲冲的找到刘备,将这则军报说与他听。
刘备听后,亦是又惊又喜。
要知道,攻城战的难度是野战的十倍有余。
尤其寿春还是淮南第一坚城,背后还有合肥等诸多郡县为其输送年轻血液。
更别提寿春屯兵有两万余众,可支援过来的兵众也多达两万人。
粮草可支一年之久。
随着刘备的行军,补给线也是越来越长。
劳师远征对徐州军而言是不利的。
尽管刘备久经沙场,可即便是他保守估计,要想打下寿春这座坚城。
快则五月,慢则八月,才能下。
饶是李翊,也觉得以骷髅王在淮南这么多的年作威作福,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所积累的财富,要想打下寿春,没个半年是下不来的。
可现在,袁术却自毁长城,主动放弃寿春防守的优势,带兵打出来了。
这正中李翊的下怀!
他巴不得袁术把主力全部带出来,这样一来,便能通过野战歼灭他的主力军。
之后再攻打寿春时,便可事半功倍。
“军师,现在看来,袁术是想与我们一战定胜负。”
刘备手里拿着那封军报,在李翊面前扬了一扬。
李翊冷声笑道:
“此岂不正是好事?”
“袁术主动出战,这可是天赐淮南于主公。”
“他将合肥、下蔡的兵力全部抽调了过来。”
“如此,汝水曹操一路兵马,颍水关羽一路兵马,广陵陈登一路兵马。”
“这三路兵马,皆可一帆风顺,勇往直前。”
“我们在前线拖住袁术主力,剩下三路兵马便可袭取袁术剩下的郡县。”
“袁术大势已去,此天所以资淮南于主公也,主公岂无意乎?”
刘备背着手,一扬眉,沉声道:
“话虽如此,然者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谓之为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今袁术主力尽出,足有四万人众。”
“我军虽已汇合益德兵马,然也就两万人。”
因为沿途打下了许多郡县,这些地方不得不留人看守。
所以随着徐州军一路往前推,人马也在渐渐减少。
即便已经与张飞、赵云的人马合兵一处,依然才堪堪两万人而已。
“袁术兵力两倍于我,不可不慎。”
刘备捋了捋胡须,眸中划过一瞬担忧。
就算袁术再菜,也不能不把活生生的人当一回事儿啊。
就哪怕是十个项羽打一千人,刀也得砍卷吧?
李翊负手而立,目光渐深,澹澹道:
“倒不是翊轻而无备,只是袁术统兵,向来骄惯暴虐。”
“从前作为城池守备,尚有一战之力。”
“今出城于野地搏命,岂能撄我徐州之锋?”
“况其这四万人乃是东拼西凑,收蚁聚之兵,劫取乌合之众,虽百万不足惧也。”
刘备连连颔首,他打仗的习惯就是绝对不能轻视敌人。
狮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何况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呢?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兵法云:奇正相合,方为制胜之道。”
“翊连同子扬、公达等辈,可为主公谋划奇谋妙计,助成功以奇制胜。”
“但谋略毕竟只是辅助,若是主公当真想要平定天下,荡灭群雄。”
“光靠谋略是不够的,还要有正兵。”
“即堂堂正正之师,能与敌正面对决,无往不胜。”
“正兵配奇谋,方为奇正相合。”
“我徐州自军改以来,尚未历经如此规模大战,明日正好检阅一番。”
“只有正面击败敌人,才能够证明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对的,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一可震服三军,二扬徐州威名。”
“此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李翊朗朗之声,如雷霆般回荡在大帐之内,令众将无不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