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
李翊将一为官之道,教授给了赵云。
赵云暗想,为官者清,为人者宁。
当官为民请命,本是分内之事。
只这么一点事,却也难煞世人。
“云谨受教。”
赵云一拱手,明白了李翊的用意。
“既然先生非是看上这几位袁女,那又为何在刚才与夏侯惇撕破脸皮,两相冲突?”
李翊慨然一叹: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术虽死,但其身后之事着实麻烦,我等不可不妥善处理。”
后世有一个说法是,整个三国争霸,都是二袁争霸所遗留下来的。
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有人说韩馥白白将冀州让给袁绍,是很愚蠢的作法。
用韩馥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本袁氏故吏,才不如本初,度当而让。
现实就是河北之人大多都心向袁绍,韩馥根本压不住,只能把冀州让给袁绍。
官渡之战后,袁绍身死,袁氏四分五裂。
袁谭、袁尚相互攻伐,大肆消耗袁氏内部实力。
而曹操仍旧花了七年时间,才彻底平定河北。
袁术也是如此。
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却坐到了吴国郎中的高位。
女儿直接嫁给了孙权作妃。
并且袁曜的女儿,还嫁给了孙权的儿子。
等于说都已经到第三代人了,孙氏仍旧保持着和袁氏的联姻关系。
由此,你便能看出袁氏在当时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了。
所以袁术的后人,李翊必须把她们妥善安置了。
包括袁术本人,李翊也是命人收敛其尸。
之后他也会建议刘备将袁术厚葬,用来收买人心。
毕竟这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含金量,不能不善加利用。
很快,李翊回到寿春。
此时,寿春内部局势几乎趋于了稳定。
刘备的人马,曹操的人马,吕布的人马都已经进入了寿春城内。
只不过曹操、刘备各自将大军屯于城外,自己只带了少量人马入城。
夏侯惇、李翊各自找到曹操、刘备,备言其事。
尤以夏侯惇情绪最为激动,大言李翊无礼。
曹操却道:
“今同为国家讨贼,玉玺迟早要上交朝廷,不必争个先后。”
微微一顿,又道,“只是寿春中的府库,尔等可有接管?”
夏侯惇答:
“我等入城的晚,已叫刘备抢先。”
曹操一捋长髯,微一沉吟。
“且去见刘备!”
一言蔽,曹操领着手下人,朝刘备人众方向去了。
此前李翊曾命许褚带人看管好府库,又命刘晔负责清理。
一番折腾下来,李翊回到寿春之时,刘晔已将府库财物粗略的统计完成了。
这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
寿春城内,竟有储粮一百万斛。
饶是李翊,亦觉惊诧。
他们来到寿春时,居民多面有饥色,百姓折骨为炊,易子相食。
士兵们更是饿到去河边摸河蚌吃。
结果袁术手里明明还有这么多粮食,竟舍不得拿出来分给军民。
真要说你舍不得给百姓,至少也拿出点粮食来给士兵吃啊。
士兵要是饿着肚子,谁给你卖命?
当然了,一百万斛只是对袁术而言算充裕。
对于徐州而言确实不算太多,甚至够不着老刘此次出征所耗费的基础成本。
除粮食之外,真正多的还是金银,多达万斤之重。
这倒是在李翊的预料之内。
以淮南之富庶,加上骷髅王竭泽而渔的能力,这点金银已经算少的了。
除此之外,上佳的汉五铢不计其数。
良好的绢帛丝绸多达上千匹,明珠百十颗。
正统计间,曹操带人走了过来。
“……啊,玄德公久违了。”
刘备当即拱手还礼。
“备自陈地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今奉诏讨贼。”
“与君合力,共伐袁术,待还朝之后,自当为天子表奏曹公功绩。”
曹操暗想自己讨贼有功,刘备亦不遑多让。
当即也牵唇说道:
“刘将军涂山一战,大破袁术主力,还为国家找回了遗失多年的传国玉玺。”
“当真功著千秋,名垂青史。”
“还朝之后,操亦当在天子面前,为刘将军表奏功绩。”
二人相互寒暄一阵,随后一同入了宫殿。
寿春城破,袁术身死,接下来便是要瓜分袁术死后的领土、外加政治遗产了。
刘备、